9月1日,新個人所得稅法實施,全國工薪族一年少繳個稅1440億元,納稅人數也由從8400萬人降至約2400萬人,6000萬人不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
就在個稅備受關注之際,因中秋將至而引發的“月餅稅”突然成為熱點;與此同時,“房產加名稅”也激起公眾強烈反響;美國《福布斯》雜志選擇此間湊熱鬧,指稱中國內地的“稅負痛苦指數”居全球第二……一時間,“稅”字熱度倍增。
值得深思的是,人們為何對稅如此敏感?
有人說,中國進入了“稅感時代”,即在公民“納稅人意識”增強的背景下,更加關注稅收是否合理,這亦是一種進步意義的表現。
日前,南京爆出稅務部門征收“加名稅”新聞。因公眾反響強烈,僅一天時間,當地稅務部門便改口“等上級文件”。
而據報道,國家稅務總局對“房產證加名征稅”迅速做出回應,表示正就“加名稅”可行性展開研究。
“房產證加名征稅”的出現,事起最新的婚姻法司法解釋出臺。該司法解釋中對于夫妻財產尤其是房產的劃分解釋,引發了一場房產證改名潮。其中尤以在婚前房產證上增加妻子一方名字為多,因此,有人戲稱“房產證加名征稅”為“妻稅”。
首都經貿大學財政稅務學院稅務系主任劉穎說,“妻稅”或者“加名稅”,就是契稅,屬于財產轉移稅、地方稅種。房產證加名的行為,實際上就體現了一個房屋權屬的變化和轉移,那么地方稅務部門去征收這個契稅,就是合法的。但應考慮具體問題,例如有證據表明房產是兩人共同購買,加名只是為了更加明確共有的屬性,而非實際上發生房屋權屬的變化,那就不應該交“妻稅”。
中央財經大學稅務學院副院長張廣通認為,征收“加名稅”從法理上沒有錯誤。但是,“妻稅”動輒上萬,勢必引起老百姓的反感。畢竟老百姓在買房的時候已經花了很多錢,如今加個名字也要交錢,屬于合法不合情。
稅,少收一點行不行?這正是公眾聞“妻稅”而怒的原因所在——人們發現,在高喊“減稅”多年之后,卻發現身邊的稅種越來越多,數額還越來越大,并且每一個稅種都有正式的名目。
張廣通和劉穎都指出,同一個房屋買賣的過程,既要交契稅,又要交印花稅,兩者都是針對產權轉移,屬于重復征收,應該取消一種,保留的那個稅種的稅率不要太高。
據9月1日消息,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已下發通知,明確夫妻“房產加名”免征契稅。
根據新個人所得稅法,如果企業在8月31日以后給職工發放的“月餅+工資-社保”超過3500元,將被征收“月餅稅”。
據測算,一個月薪5000元的公司職員,假如9月繳納個稅45元,加上發的200元月餅,就是65元,多了20元。
其實,所謂“月餅稅”早已開征,這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中有明確規定。事實上,企業向員工發放的任何實物獎勵或者有價證券均需要按照價值繳納個人所得稅。
專家稱,即使在國外稅法中,企業向員工發放禮品一般也是要員工納稅的,這樣安排的一個主要原因是避免企業通過這種方法避稅。
雖屬依法治稅,但人們卻在不斷質疑“月餅納稅”,甚至表現出不依不饒的堅持。
有評論認為,“月餅稅”之類稅收的出現,反映出稅收“見縫插針,無孔不入”的趨勢,而且這種見縫插針征稅的對象是普通民眾,其實質也反映出稅務部門過度盯住普通老百姓腰包的傾向。
中秋節快到了,“單位發月餅也需繳個稅”的消息,讓許多人都“很受傷”。顯然,傷的不是錢,是感情。客觀地說,“月餅稅”之所以被持續關注,是因為法律和情理發生了沖突,工薪階層在感情上難以接受。
“月餅稅”值不值得收?有評論認為,在中秋這個象征著美好、團圓的節日里,“月餅稅”的出現大煞風景。與普通工薪階層因月餅貢獻的那點“蠅頭小稅”比起來,稅收部門對于公眾的情感傷害,顯得巨大無比。
還有一種質疑的聲音:月餅在產銷過程中已繳納營業稅、增值稅,這些稅負成本最終都轉嫁到消費價格上,老百姓成為最后的“買單人”,再收“月餅稅”,是否重復?
近日,美國《福布斯》雜志推出的榜單顯示,中國內地的“稅負痛苦指數”居全球第二。這也是繼2009年中國內地首次排名第二位后,再次位列該名次。
“就實際情況來看,我國稅負不可能高到這種程度,顯然是被夸大了。”中國社科院金融所貨幣理論與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楊濤等專家指出,《福布斯》雜志的 “稅負痛苦指數排名”帶有一種明顯的主觀判斷,由于稅制結構的不同,《福布斯》稅收痛苦指數并不能反映我國的真實稅負水平。
“其實,在我國所有的稅收種類中,個人所得稅的占比并不高,世界上大部分稅收與企業有關,只是我國的企業稅賦比重可能更高些?!敝袣W國際工商學院經濟學和金融學教授許小年表示,企業的稅收成本通過商品轉移給了終端消費者。而事實上,終端消費者承擔的相當一部分稅款來自存在重復計收的營業稅,而該稅種涉及交通、建筑、金融保險、郵電通訊、文化體育、娛樂、服務業等方方面面。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認為,“稅負痛苦指數排名”折射出的并不是稅賦過重問題,而是我國稅制和稅收收入結構,即社會上低收入水平成員的實際稅負過重問題。“不過,隨著新修訂的個人所得稅法于9月1日起正式施行,我國正加快稅制改革的步伐,逐步減低中低收入階層的直接稅稅負?!?/P>
“其實,我們最關注的并不是我們交了多少錢,而是我們交的這些錢究竟都被怎么使用了。”一位網友的感嘆引起諸多共鳴。
楊濤分析,公民感到稅收負擔重的一個重要原因,在于財政性支出在社會福利、轉化為居民服務的社會性保障設施方面還不夠,導致了對我國稅負水平的誤解。
稅收收入不斷“創新高”可能并不完全是好事。在今年湖南省政協召集的一次座談會上,湖南省地稅局負責人表示,應遵循從經濟到稅收的原則,使稅收收入保持適度增幅?!岸沤^層層加碼,科學制定稅收計劃,促進經濟和稅收的可持續發展?!?/P>